• <button id="qbmj9"></button>
  • <li id="qbmj9"><acronym id="qbmj9"></acronym></li>
    <progress id="qbmj9"><track id="qbmj9"></track></progress>

    <button id="qbmj9"><object id="qbmj9"></object></button>
    選擇搜索項

    吃糖需懂糖

    信息來源:中國食品報     發布日期:2021-12-28 13:58:24    閱讀:0

    糖是人體所必需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廣義上的糖就是碳水化合物。根據《食品營養成分基本術語》(GB/Z21922-2008),碳水化合物是糖、寡糖(低聚糖)、多糖(包括淀粉和除淀粉之外的所有植物多糖)的總稱,其中的“糖”是所有單糖、雙糖的總稱。狹義的糖則一般指有甜味的單糖、雙糖和甜味劑。


    食品生產中常用到的單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它不能被水解,但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任何糖類都必須先消化成為單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常見的雙糖有白砂糖、蔗糖等,是消費者日常接觸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糖。功能性低聚糖有異麥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種進入腸道內優先為腸道微生物所利用的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的特殊功能糖類,一般不被消化吸收。


    無論是廣義的糖還是狹義的糖,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食用這些糖或加工過的產品會導致人體血糖升高,并產生能量。隨著食品工業技術的發展,世界上糖的用量和人均攝入量也在逐年增加。糖攝入過量,不僅導致肥胖、“三高”等系列問題,還是引發齲齒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糖攝入量指南草案建議,成人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當日攝入總能量的5%,約合6茶匙,25克左右。多年來,我國政府和相關機構也在建議減少糖的攝入,中國居民也開始有意識地減糖、控糖。在健康化浪潮的驅動下,0糖食品飲料應運而生。


    其實,消費者對“0糖”的誤解由來已久。首先,從國家的相關規定看,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高于0.5克,即指糖含量不超過0.5%,能量低于17千焦,熱量小于4千卡,就可以稱作無或不含糖食品和無能量食品。0糖并不等于真的不含糖。其次,需要辯證看待0糖食品飲料中的甜味劑。根據來源,甜味劑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合成甜味劑。天然甜味劑產量低、成本高,合成甜味劑能夠工業化生產,成本較低。


    一般而言,這些甜味劑在人體內產生的能量比較少,代謝不需要胰島素,不會損害人體健康。但實際上,關于甜味劑的研究和應用,一直在動態發展。隨著研究的進展,一些此前被允許加入食物的添加劑也被發現對人體有害,一些則因為實現了技術突破,被允許添加到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目錄中。此外,不同國家對甜味劑的規定也不相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禁止使用甜蜜素作為甜味劑,中國、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則允許在食品中添加甜蜜素。


    消費者首先要明確,平常完全不食用任何含有糖分的食物是不可能的,食物的糖能夠提供人類所需的能量,消費者更應減少或避免攝入單一的高糖食品。其次,0糖食品飲料雖好,但超量攝入也有一定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應從閱讀食品的配料表、營養成分表開始。不妨借助一些計算食品熱量的App,對每種食物中含有的營養元素形成基本的認知,粗略計算日常飲食中攝入的糖。此外,要保持適量運動、規律作息,保持身體攝入能量和輸出能量的平衡。


    (程江華)